游戏产业整体稳中有增 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品牌意识与打造意愿进一步增强。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市场已经度过了早期的草莽发展阶段,以买量为主的获取用户方式,成本昂贵,效果下降。而品牌的塑造与产品的线上营销效果正在凸显,通过品质与服务构建品牌已经成为了游戏企业获取用户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上市或者挂牌新三板的游戏企业越来越多,为获得资本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的认可,品牌的塑造与维护已经成为了这些企业的必修课。
据林克艾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从品牌塑造行为上看,游戏企业品牌塑造行为越来越密集,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并推动了整体行业品牌塑造水平的提高。总体上,用于评估企业品牌塑造的游戏品牌景气指数,在2016年全年整体保持稳步增长。
据林克艾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约有略高于四成的受访者对中国游戏品牌持信任态度,超过三成受访者保持对游戏企业品牌的中立态度。这说明,一方面,品牌建设还拥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除少数头部企业外,大多数游戏企业对品牌塑造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力度还有待提高。目前,由于普遍存在的赚快钱心理,很多企业更注重如何将大量用户导入游戏,而非用户对品牌的认可。
山寨、产品质量等问题不可忽视
据林克艾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在影响游戏品牌的因素中,“坑钱”排在榜首。虽然商业化是游戏产品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商业化与品牌塑造并非相斥,不少收入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依然能够在用户中得到很好的口碑,如网易的《阴阳师》、腾讯的《王者荣耀》、暴雪的《守望先锋》等。因此,如何平衡商业化与口碑之间的关系,是大部分游戏企业需要正视的问题。此外,企业商业道德、产品质量、用户体验等元素也是影响中国游戏企业品牌的重要因素。
认知度是优势,创新是短板
据林克艾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在游戏企业品牌认可状况中,认知程度是企业宣传推广的优势,各游戏企业在宣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标签,使自身在市场中更加具有辨识度。但是,企业产品缺乏创新力却是软肋,六成受访者认为企业在创新力方面亟需提高,五成受访者认为可持续性与产品质量也是游戏企业品牌需要加强的方面。
“社交圈”成用户认知产品品牌热门渠道
据林克艾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社交圈”正在成为用户认知产品品牌热门渠道,在渠道分布中,含有“社交圈”属性的“社交平台”和“朋友推荐”分列第一和第三。相比于传统媒体和广告,“社交圈”获取用户更加高效,快捷。通过用户口碑传播产品品牌,可以使产品快速地获取相同游戏属性的用户群,并且围绕用户群形成一种“病毒式”传播,更大范围地推广游戏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