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大数据:“95后”就业观
今年,一批“95后”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踏入社会。在就业问题上,新一届毕业生的看法已经和几年前有了不少的变化。据林克舆情监测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慢就业”的方式,他们毕业后并不是马上就业,而是选择旅游、支教或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而另一部分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多重因素。
大学生毕业去向
据林克舆情监测结果显示,2017届毕业生即第一批“95后”在面临毕业后自己的去向时各有各的抉择,其中56%的同学决定毕业后立即工作,6.8%的同学决定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3.2%的同学决定毕业后去国外学习深造,6.5%的同学认为创业对自身的发展有利,25.5%的同学选择“慢就业”方式,2%的同学有其他的选择。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他们更多的是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
大学生求职时考虑的因素
立即就业意味着“迈出校园,走入社会”的这一刻就要承受住巨大的压力,但毕业生们仍在求职时不忽视自身的发展。据林克舆情监测结果显示,毕业生在求职时考虑的因素中,“自身能否获得成长”首次超过“公司待遇”排在首位,其次为公司待遇、公司的发展潜力、是否符合自身兴趣。
大学生不签约的因素
据林克舆情监测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在面试工作时会同时面试多家公司,当收到offer后根据多重因素决定出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大学生不签约的因素中,薪水待遇未达期望占36.2%,工作内容不喜欢占30.8%,工作地点不满意占28.2%,发展前景不好占4.8%。
上下班通勤时间的接受程度
对于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来说,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成为了选择公司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的应届生会选择城市周边相对便宜的住所,此时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必定会加长,据林克舆情监测结果显示,12.2%的学生只能够接受上下班时间在半个小时之内,50%的学生能够接受上下班的时间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34.8%的同学能够接受上下班的时间为一到两个小时,只有3%的同学能够接受上下班时间超过两个小时。一线城市交通虽然方便,但过长的通勤时间难免会使人烦躁,因此离住所稍近一点的公司是切合实际的选择。
“95后”走向职场,他们对职业前景有规划,对工作环境有要求,面临择业和就业的较长的一段“迷茫”期,他们不愤世嫉俗,反而心态乐观,加快跟上社会的脚步。据林克舆情监测结果显示,70%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50%的毕业生月薪低于5000元,虽现实残酷,但“95后”的他们依旧笑脸相迎。“95后”现已成为职场的“新生代”,走入职场开启新的人生篇章。